TEL

技术赋能地产营销

世诚云 智慧售楼

易获客 防飞单 促去化 好管理

申请免费试用

世诚云SCRM智慧售楼系统

专为成长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策划代理公司打造

八大模块 按需采购

简捷易用,高性价比,降本增效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地产资讯 > 

房地产人脸识别系统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网络转载        时间:2025-11-11

世诚云SCRM智慧售楼系统,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专为成长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策划代理公司研发的营销全流程管理系统。涵盖地产售前、售中和售后三大阶段,以房源、客户、合同、服务为主线,贯彻实用、好用、易用的设计开发理念,为地产营销赋能。


在房地产领域部署人脸识别系统,尤其是在售楼处,已经非常普遍,但其背后涉及的法律、伦理和技术风险也极为突出。如果考虑不周,很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诉讼、公关危机和财务损失。

以下是您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事项,分为三大层面:


一、 法律与合规层面(重中之重)

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近年来,中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日益严格。

遵守“告知-同意”原则

明确告知:必须在入口处、采集点等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提示牌,明确告知访客此处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并说明收集目的(如用于安全防护、客流分析或渠道判客)、使用方式和存储期限。

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绝不能“默认为同意”或“强制同意”。必须给访客提供明确的选择权。理想的做法是:


在沙盘区、前台等关键位置,由销售人员或提示牌主动告知。

通过线上小程序或iPad,让访客在了解详情后,主动勾选同意选项。

必须提供“拒绝”的选项。如果访客拒绝,应有替代方案(如人工登记身份证或手机号)。


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目的限定:收集的人脸信息只能用于你明确告知的特定目的,绝不能用于与之无关的营销、数据交易或未经授权的分析。

最小必要:只收集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少信息。例如,对于渠道判客,系统只需输出“这是客户A”的标识符,而不应存储或获取超出此范围的人脸原始数据或生物特征。


确保数据安全与公民权利

数据安全存储:采集到的人脸数据必须进行加密存储,并采取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访问权限控制:严格控制内部人员访问原始人脸数据的权限,并保留操作日志。

保障个人权利: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有权查询、复制、更正、删除其人脸信息。系统应提供相应的后台功能,以便在用户提出请求时能够及时响应。


二、 业务与应用层面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如何让系统为业务服务。

明确核心目的:渠道风控是第一要务

房地产人脸识别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渠道客户与自然到访客户,防止“飞单”(即渠道中介带来的客户谎称是自然访客,以骗取高额佣金)。

系统需要与渠道报备系统深度集成。当渠道客户报备后,其人脸信息(或特征值)会被录入系统。客户到访时,摄像头捕捉到人脸并与库中数据进行比对,自动判定归属。


设计合理的判客逻辑与流程

保护期规则:设定合理的渠道保护期(如30天、60天),在保护期内,该客户被认定为渠道客户。

首次识别原则:绝大多数判客以首次到访被识别的渠道为准。这要求系统识别准确、记录清晰。

冲突处理机制:当出现判客争议时(如多个渠道都声称是自己的客户),系统应能提供清晰的到访时间线、抓拍记录等作为证据。


关注用户体验与现场执行

无感化与透明化:摄像头的部署应尽量自然,避免给客户带来被监视的不适感。同时,必须通过告知牌保持透明。

销售人员培训:必须对销售团队进行严格培训,确保他们能向客户清晰、正确地解释人脸识别的用途和隐私政策,并熟练处理客户的疑问和拒绝。

备用方案:对于拒绝人脸识别的客户,必须有顺畅的人工登记流程,确保其看房体验不受影响。


三、 技术与实施层面

系统准确性与性能

识别率:要求高识别率(尤其是1:N的比对精度),避免误识别和漏识别导致判客错误,引发纠纷。

响应速度:从抓拍到完成比对并返回结果,应在秒级以内,不影响正常接待流程。

环境适应性:能适应售楼处不同的光线条件、客户佩戴口罩/眼镜等情况。


摄像头部署策略

关键点位:必须覆盖所有必经入口,如主入口、停车场入口、样板间入口等,确保无死角。

角度与清晰度:安装角度和高度要优化,以确保捕捉到清晰、正面的人脸图像。


数据存储与删除策略

特征值而非原图:出于隐私保护,优秀的系统不应长期存储原始人脸图片,而是将其转换为无法还原的生物特征向量(特征值) 进行存储和比对。

设置存储期限:为所有采集的数据设定明确的存储期限(例如,项目清盘后6个月),到期后应自动、彻底删除。


总结:核心检查清单

在决策和实施前,请务必对照此清单:

类别 关键问题


法律合规

1. 是否设置了清晰、醒目的告知牌?

2. 是否获得了访客的“单独、明确”同意?

3. 是否有便捷的“拒绝”选项及替代方案?

4. 隐私政策是否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


业务应用

 1. 系统是否与渠道报备系统无缝集成?

2. 判客逻辑(首次识别、保护期)是否清晰合理?

3. 销售团队是否经过充分培训?

4. 出现判客争议时,系统能否提供有效证据?


技术安全

 1. 识别准确率和速度是否满足业务要求?

2. 数据是否加密存储?访问权限是否受控?

3. 系统是存储原始图片还是不可逆的特征值?

4. 是否设定了数据自动删除策略?


最终建议: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将法律合规能力作为首要考核标准。询问他们系统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隐私保护的,并要求他们提供合规的方案设计和合同条款。一个负责任的供应商,应该能为您提供一套兼顾业务效率与法律合规的完整解决方案。


上一篇:楼盘渠道报备系统有哪些

向后已无文章

复制微信号 一键拨打 试用体验